非公有链都不值得信任吗

照例还要先说一下区块链的分类吧。 区块链按共识达成范围(或权限)分类 公有链(Public Chain) 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网络的维护(例如,通过挖矿)和交易,是完全去中心化的网络。比特币和以太坊是两个著名的公有链例子。 私有链(Private Chain)

照例还要先说一下区块链的分类吧。

区块链按共识达成范围(或权限)分类

公有链(Public Chain)

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网络的维护(例如,通过挖矿)和交易,是完全去中心化的网络。比特币和以太坊是两个著名的公有链例子。

私有链(Private Chain):

仅供单个组织使用,需要许可才能加入网络。这种区块链更像是一个被中心化管理的网络,常用于内部管理。

联盟链(Consortium Chain):

由多个组织共同管理。参与者需要获得许可才能加入,但它比私有链更分散,适用于具有共同目标的组织间合作。例如FISCO BCOS、Ripple、蚂蚁链等都是比较有名的联盟链。

实际上还有混合链(Hybrid Blockchain)和联邦链(Federated Blockchain)等等,但大体上按权限是分成以上三类。

公链私链之争

社区也有挺多争议的,就像大家对ETC和ETH的站队一样。

确实,公有链如比特币和以太坊通过去中心化的特性,提供了一个没有单一控制点的网络,增加了透明度和难以篡改的安全性。这种设计理念支持了公有链较高的信任水平,因为它依赖于网络上广泛分布的节点来验证和记录交易。

而非公链在某些极端人士口中约等于”山寨币“,这有点过分了。在我看来,没必要搞这种所谓“原教旨主义“~

特定的用途下的私有链和联盟链

为啥会产生私有链和联盟链呢?这就是区块链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而已,私有链、联盟链一类的设计目标是:

在参与方已知且信任彼此的封闭系统中,提高区块链技术交易速度和效率,并确保参与方的身份非匿名,以适应特定的业务需求和隐私要求。

在这些系统中,排在第一位的需求往往是身份非匿名性,信任是通过法律协议、商业关系和技术控制来维持的,而不完全通过去中心化来实现。

设计上的根本区别

联盟链中,参与者一般都需要被验证和授权,因此参与者的身份对于链上的其他成员是已知的。

而在公链中,参与者可以保持匿名,不需要向其他人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是两种链在设计和应用目标上的根本区别之一。

公链和联盟链在设计上的根本区别还包括共识机制、网络访问权限、交易速度和成本等。公链使用全球性的共识机制,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网络维护,因此交易确认可能较慢,费用较高。

联盟链则由特定的节点来验证交易,交易速度快,成本低,更适合企业间的合作。此外,公链更注重匿名性和全球分布式,而联盟链侧重于参与方之间的信任和效率。

举个关于匿名性的例子吧,蚂蚁集团的区块链 - 蚂蚁链:

你想要查询链上数据,必须要用支付宝登录;如果想写数据生成公私钥也需要绑定支付宝并收集你的身份证信息。

信任问题

私有链和联盟链的信任问题与控制权问题相关联。由于非公链是由单一实体或几个实体控制,因此一定有潜在的篡改风险和数据隐私等方面的担忧。

从另一个角度看,联盟链和私链大部分来自各行各业相对领先的大公司、传统企业之类,因此他们选择使用这种非公链也是为了规避公链的风险。

也有一些聊胜于无的解决方案吧,来加强大家对非公链的信任度,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加密、访问控制和审计等行为,来提高私有链和联盟链上数据的安全性和透明度。但这些方案也的能力也很有限,毕竟在很多联盟链或私链场景下,如供应链、金融服务和企业级应用,非公链的特定属性(速度、效率和不对外暴露)可能比公有链上的完全去中心化和匿名性更为重要。

总之,不同类型的区块链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选择哪种类型的区块链,取决于特定应用的需求、参与方之间的信任基础以及对安全性、透明度和效率的不同重视程度。虽然公有链提供了一种高度透明和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但私有链和联盟链在满足特定业务需求和信任构建方面也有它们的价值和应用场景。

因此公链和非公链也并不是完全对立,这俩东西就是相似技术的不同应用场景。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