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No!
Web3 & 区块链
Web3 属于更宽泛的概念
Web3(有时称为Web 3.0)是互联网下一代的愿景,它强调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使用,以及用户对自己数据的控制权。为什么呢?这还是要先从"前几代" Web 应用说起。
Web 1.0
Web 1.0 就像早期的新闻网站,内容由站长提供,网站让我看什么,我们就看什么;在这个时代的网络主要用途是共享信息,没有太多交互性或由用户生成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Web 1.0 基本算是一个"单向"通信平台,用户只能消费信息,而不能为信息做出贡献。
为什么我说”基本算“呢?因为以上结论其实是一个"伪共识",这种表达并不完全准确,当我没上过网吗...在那时候有 BBS 啊!也还有同学录之类的网站呀!
Web 2.0
在 Web2.0 中,也就是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这个阶段的网络服务是向用户提供一个大舞台,用户能相当大程度的控制自己想看到的内容,也能生成让他人想看到的内容。因此 Web2.0 上的用户能够相互交互、共享信息和实时协作。Web2.0 还催生(双向奔赴)了移动互联网的大浪潮。
Web2.0 的最大特点是用户和网站之间的双向通信,也就是说用户能够创建和发布内容,网站也能以个性化的内容和推荐进行响应。或者我们换个词:这叫参与式社交网络;我们现在用到的大部分都属于 Web2.0 例如抖音、微信。
是什么促成 Web 1.0 向 Web 2.0转化?
很多人会说是商业模式blabla,但事实真的不是这样。早期所谓 Web 1.0 的站点为啥看起来和现在的网站差异这么大?UI UX 的设计进化是一方面,但不是根源。根源是技术进步了,硬件变强了,新世代的网站不像 Web 1.0 时代采用简陋的样式表和HTML,而使用 AJAX 技术、后续的 HTML5 和 CSS3 等,实现了更丰富页面、更灵活的交互体验、更流畅的使用体验,通过应用这些新技术,网站升级成为了服务大平台,解决了 Web 1.0 时期页面简陋和交互不畅的问题。
Web 3.0
然后我们来谈谈最新的 Web 迭代。试图弄清楚 Web 3.0 的明确含义是一个很有难度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先展望一下未来。
有人说区块链是互联网的未来,有人说元宇宙是未来,最近又有人说 LLM 才是未来。可能大家都是各自的论点,不过关键问题在于,在下一代互联网没出现之前,谁知道它到底是啥样子?有没有可能下一代互联网就是现在的 Web 2.0 呢?我相信没人能,也没人敢给出答案。毕竟几年前连小扎都参战了的元宇宙,最终还是一地鸡毛。
目前大家的"伪共识"是,Web3.0 旨在提供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用户可以更好地控制他们自己的数据和交互操作,而无需中介或中心化服务器。它理论上比以前版本的 Web 更安全、更透明、更具包容性。在 Web3 中,用户直接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够直接与之交互,而无需任何中介平台。Web3 的去中心化特性还提供了更大的隐私和安全性,变相的降低了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Web 3.0 目前(几乎)能做到的事是,允许用户在没有中心化机构或协调员的情况下进行交互、安全进行金融交易;也能允许用户安全的通过 Web 3.0 分享文件,"永久"的保存一些数据等等。
但是,以上内容只是 Pioneer 们探索的第一段路而已,在所谓 Web3.0 完全实现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谁也不知道过几年的 Next Generation Web 会不会风向一变,变成 Elon 搞的脑机接口?或者有什么更天马行空的玩法?
我的观点是,去中心化很好,区块链很好,DApps很好,LLM 更好,但他们是下一代互联网吗?或者说他们是 Web 3.0 吗?现在看不出来,等等看吧,我认为下一代互联网一定是去中心化的,因此姑且在本文把 Web 3.0 和区块链联系在一块吧。
区块链技术科普
我们可以粗暴的把区块链技术类比成,一个"速度不太快的分布式数据库"。它是实现 Web 3.0 愿景的技术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的。
A blockchain is a distributed ledger with growing lists of records (blocks) that are securely linked together via cryptographic hashes.[1][2][3][4] Each block contains a cryptographic hash of the previous block, a timestamp, and transaction data (generally represented as a Merkle tree, where data nodes are represented by leaves). Since each block contains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evious block, they effectively form a chain (compare linked list data structure), with each additional block linking to the ones before it. Consequently, blockchain transactions are irreversible in that, once they are recorded, the data in any given block cannot be altered retroactively without altering all subsequent blocks.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包含通过加密哈希值安全连接在一起的记录列表(区块)的增长链。每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加密哈希值、时间戳和交易数据(一般以默克尔树形式表示,其中数据节点由叶子表示)。由于每个区块包含了关于前一个区块的信息,它们有效地形成了一条链,每一个额外的区块都链接到它之前的区块。因此,区块链交易是不可逆的,即一旦记录,任何给定区块中的数据无法在不改变所有后续区块的情况下被回溯性地更改。
等等,分布式账本?怎么又回到虚拟币了?
虽然“账本”一词通常与财务交易记录(虚拟币)相关联,但在区块链的语境下,它就变得不止有记账一个功能了!它的能力不仅限于“记账”。换句话说其实区块链的”账本“可以存储任何类型的数字数据,包括合同、个人身份信息、投票记录和档案记录等等,这其实就是个白本子罢了...任何数据一旦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就变得不可更改并且可以被所有参与者验证,从而创建了一个无需信任的环境。
(也不是完全不可更改,只是更改的难度太大了)
那交易呢?好像句句不离虚拟币?
交易(Transaction)在区块链的语境中通常指的是两方之间的任何形式的数据交换或值传递,这不仅限于虚拟货币的发送和接收。因此”交易“实际上是指,任意形式的数据交换:
加密货币转账
智能合约的部署、执行
数据的存储和更新
身份验证和授权
我用身份验证和授权举例子吧:
场景:数字身份验证和管理
假设有一个去中心化应用(DApp)叫做“SafeID”,旨在为用户提供一种安全的方式来存储和管理他们的个人身份信息,比如姓名、出生日期、地址和电话等。
创建数字身份:用户通过 SafeID 创建自己的数字身份。应用会将用户的身份信息加密并生成一个唯一的公私钥对。这个信息被封装成一个智能合约,并部署到区块链上。
记录和认证:用户的身份信息及其哈希值(加密的摘要)被记录在区块链的一个新区块中,与用户的公钥相关联。这个过程是一个区块链交易,确保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可验证性。
身份使用:当用户需要在线验证身份或共享某些信息时,他们可以使用SafeID选择性地共享他们的信息。用户通过他们的私钥签名一个请求,证明他们是该身份的拥有者,而无需暴露全部个人信息。
第三方验证:任何需要验证用户身份的第三方服务可以通过用户提供的信息和公钥,对照区块链上记录的哈希值,来验证用户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扩展:Web3.0 会是 AI 吗?
这也是个比较有趣的观点,虽然眼下我们能看到,AI 正在成为技术进步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特别是在生成型AI(如GPT Claude等)取得显著进展后,AI的潜力和应用范围正在迅速扩大。不过我还是认为目前将 Web3 等同于AI可能还为时尚早...
为什么?
我的分析主要基于这两种技术(去中心化和 AI )的根本目标和影响。尽管 AI 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数据处理、自动化和智能决策方面,但去中心化技术着眼于改变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方式,特别是关于数据所有权、隐私保护以及用户权力的重新分配。
数据所有权和隐私:当前的互联网(Web 2.0)无论是中国、美国或者说整个世界,都被几家大型科技公司所主导,这些公司控制着大量的用户数据。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模型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将数据控制权还给用户,支持数据的私密性和所有权。这与 AI 的主要应用领域不同,AI更多地集中在如何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
去中心化和分权:去中心化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它也代表了一种 Power 和 Control 的重新分配理念。通过创建一个不依赖于 Central Authorities 的系统,去中心化网络旨在提供一个更为 Democracy 和 Equality 的互联网环境。而AI,尽管在提高效率和创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本身并不直接解决 Power Concentration 的问题。(说实话,这一点会挑战很多中心化组织和机构,特别面对某些不可说的机构...我认为去中心化的路很难走,但它是正确的)
经济和金融的去中心化:区块链和相关的去中心化技术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提供了基础,这是一种旨在去除金融服务中介(如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虽然我认为难度极高)的新模式。这种金融服务的再分配模式预示着对经济结构的变革,而AI在这个过程中更多扮演的是优化和效率提升的角色。
可信任和透明度: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核心优势是其提供了一个透明、不可篡改的记录系统。这对于建立用户信任、确保交易安全和保护版权等方面至关重要。(但是好像有些人很不喜欢透明哦...)AI可以帮助解析这些数据并从中提取洞察力,但去中心化技术本身确保了基础框架的信任和透明度。
所以啊,虽然AI对于提高效率、处理大数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未来的互联网发展中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但我的观点依旧是:去中心化才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它想直接改变互联网基础架构和运作模式,尤其是在提升个人自主权、数据安全和经济系统去中心化等方面。
所以Web3 & 区块链只能炒币嘛?
扯了这么远,终于进入正题,所以区块链或者 Web3.0 只能炒币嘛?
很遗憾的是,目前来看加密货币或者说和虚拟币相关的衍生业确实是大部分从业者的主要工作内容...
但是,基于区块链上的应用 or Web 3.0 真的不是只有炒币。所谓的代币激励是区块链技术的一种机制,并非不可或缺,完全可以采用其它激励手段,也可以通过优化设计,避免代币的旁氏炒作。
例一:IPFS - 去中心化的存储协议
IPFS 允许我们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中存储和访问文件、网站内容和应用程序。这种方式不依赖于单一的服务器,而是通过网络上的众多节点共同维持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IPFS 的运行机制并不直接依赖于区块链技术,但它与区块链的理念相契合——去中心化和分布式。在某些实现中,IPFS 可以与区块链相结合,利用区块链记录文件的元数据,增强数据的持久性和抗篡改性。
例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是基于智能合约的一种组织形式,成员可以平等地参与组织的决策过程,无需中央管理机构。DAO可以用于各种目的,从投资基金管理、众筹甚至到社区治理等,体现了一种去中心化的决策和管理机制。
但遗憾的是,目前绝大部分 DAO 都以加密货币相关的应用为主...
例三:去中心化的软件工具类
例如 WireMin 之类的去中心化社交,使用端到端加密和 P2P 技术等;去中心化浏览器 Brave,去中心化的电子邮件等等。
但这里要澄清一下,Brave 浏览器本身是建立在 Chromium 开源项目之上的,所以在技术架构上它并不是去中心化的。然而,它采用了去中心化的思想和技术来增强用户隐私和安全,尤其是通过其内置的广告阻止器和跟踪阻止器。Brave的去中心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广告生态系统上,特别是通过使用Brave Rewards和基于区块链的Basic Attention Token (BAT)。这允许用户直接向内容创作者和网站赞助BAT代币,从而创造了一个更公平、去中心化的广告和内容奖励机制。
阶段性总结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简单总结一下:
现阶段所谓的 Web 3.0 核心就是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是实现 Web 3.0 愿景的有效技术之一
Web 3.0 除了虚拟币、交易所、DeFi和智能合约等外,还有很多去中心化的技术等待从业者研究